不竭的精神動力(一線感悟)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有個“馬定夫村”。 1943年,日偽軍對這裡發動襲擊,八路軍新編第10旅第30團政委馬定夫奮勇抗敵:“有我們就有群眾。”在人民軍隊的頑強抵禦下,1000多名幹部和群眾安全轉移,馬定夫傷重犧牲。為了紀念他,當地改名為“馬定夫村”。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八路軍和太行、呂梁兒女,前赴後繼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讚歌,培育和造就的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紅色精神,熱血鑄就;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朔州市右玉縣,黨員幹部與群眾一道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累計種樹1.3億多棵,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宜居宜業宜遊”;晉城市陵川縣錫崖溝村,地處晉豫兩省交界,高山深谷,幾代人自力更生,用錘子、釬子在懸崖峭壁上“摳”出7.5公里的“掛壁公路”,也鑿出了發展之路、幸福之路;長治市武鄉縣嶺頭村,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群眾在電商扶貧的快車道實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始終保持赤子情懷,才能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只有拼出來的幸福,沒有等出來的輝煌。”行走在太行革命老區,路旁的標語催人奮進,村村落落都在發展變化著。昂揚鬥志、埋頭苦幹,歷久彌新的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必將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 人民日報》( 2022年06月07日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