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出維護亞太和平響亮聲音(熱點對話)

■ 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

■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亞太安全與外交研究室主任張潔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

第19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近日在新加坡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名官員、學者齊聚香格里拉酒店,其中包括數十名部長級代表和國防高級代表。本屆對話會是新冠疫情發生後、時隔2年首次舉辦線下會議。中國在香會上發出維護亞太和平穩定的響亮聲音,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本報邀請3名國際問題專家,解讀中國在香會上的表態,解析美國在香會的“兩面派”舉動,梳理香會釋放了哪些有關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新信號。

中國對地區安全秩序的願景重點在哪?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6月12日在第19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就“中國對地區秩序的願景”議題作大會發言。魏鳳和指出,人類社會正經歷史上罕見的多重危機,出路在於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發展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

郭曉兵:魏鳳和在香會上的發言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有兩方面值得重點強調:其一,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再次重申“三個絕對”——祖國統一是絕對要實現的,搞“台獨”分裂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外部勢力干涉是絕對不會得逞的,亮出鮮明立場。其二,中國對美方提出4個“不要”:不要攻擊抹黑中國,不要遏制打壓中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不要損害中國利益。同時,中國正告美國:要對話,相互尊重;要相處,和平共處;要合作,互利共贏;要對抗,奉陪到底。這是對中國新安全觀的進一步闡釋,立場表達非常明確。

張潔:魏鳳和在香會上關於中國對地區秩序願景的相關表述,延續了中國一直以來對地區安全形勢的看法,顯示了中國政策的連續性。國際輿論對中國在台灣問題、南海問題方面的表態頗為關注。

此次魏鳳和的發言和對話中的表態,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要點。其一,談到中國自身發展是對全球安全的貢獻,包括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等。這些成果表明,中國在綜合實力增長的同時,在公共衛生安全、減貧等非傳統安全領域都為區域穩定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其二,多次提到中國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闡述和平與發展的關係,指出中國專注於務實發展,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障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也為亞太地區國家應對公共衛生、糧食、能源等挑戰提供了參考。

王勇:魏鳳和在香會上的發言,發出中國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的響亮聲音,再次強調了踐行多邊主義對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秩序的重要性。中國對地區秩序願景的核心,就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大方向,堅持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構築亞太地區安全秩序。

美國在亞太地區大搞“兩面派”意欲何為?

香會期間,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會談。這是時隔兩年半,中美兩國防長再次舉行線下會談,也是拜登政府上任後中美防長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方希望與中方建立更成熟的危機溝通機制,以確保兩個大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不會升級為衝突。

王勇: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始終抱有一種焦慮心態。美國在綜合實力下降、國內危機不斷的情況下,核心訴求之一就是通過推進“印太戰略”,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因此,美國一面表態要與中國保持溝通、管控分歧、防止衝突;一面鼓吹推進“印太戰略”,加緊組建“小圈子”。

一方面,美國認為中國在挑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把中國鎖定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競爭態勢將持續下去。另一方面,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軍事實力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美國希望不要和中國爆發全面衝突,因此必須管控分歧。未來,美國甚至可能主導北約介入亞太事務,實現與“印太戰略”的聯動,這對亞太安全局勢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趨勢。

通過兩國防長面對面接觸的方式,中國正告美方:不要誤判形勢。中美全面衝突是兩國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因此必須建立雙方溝通機制,防止摩擦衝突的升級。

張潔:中美防長會晤就保持溝通、管控分歧、防止衝突達成共識,雙方都肯定了對話本身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兩國軍方高級別會談較少,兩國在南海問題、台灣問題、俄烏局勢等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差異明顯。此次兩國防長的面對面交流突出體現了中美兩國管控危機的共識,中美保持必要的溝通,對於防控海空意外摩擦發生、減少誤解誤判都特別重要。

讀懂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系列舉措,核心是了解美國如何看待亞太地區秩序、如何治理地區安全。美國視中國為地區安全的主要威脅者,希望以所謂“印太戰略”為抓手,維護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維持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這是美國在亞太地區行事的基本邏輯。

郭曉兵:近年來,美國對亞太地區安全局勢的負面影響持續擴大。歷史上,美國傾向於用軍事力量解決國際問題,大中東地區過去20餘年連綿不斷的戰爭就是明證。如今,美國將對外戰略關注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強調軍事同盟和競爭對抗。近年來,美國加強“五眼聯盟”、“四邊機制”、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收緊雙邊軍事同盟,同時加強在亞太地區兵力部署,加強與盟友聯動,強調一體化威懾能力,不斷加劇地區軍事化。這與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追求和平發展的主旋律背道而馳。

日韓澳等對亞太安全秩序有何訴求?

據美國之音報導,日本是這次出席級別最高的國家,除了防衛相岸信夫之外,首相岸田文雄也出席會議。岸田文雄在演講中呼應美國提出的“印太地區”戰略,表示未來將挹注更多資源於印太地區,並實行“務實外交”。香會期間,岸信夫與魏鳳和進行約70分鐘的雙邊會談,同意促進日中兩國國防部門間的交流與對話。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稱,魏鳳和與澳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舉行了面對面會談,這標誌著澳中外交機制凍結情況正式結束,可能為雙方更多高層會談鋪平道路。馬勒斯將本次會談描述為“坦承而全面的交流”。

據韓國廣播公司報導,韓國國防部長官李鍾燮和魏鳳和舉行雙邊會談後表示,雙方進行了極為有益的對話,此次會談是雙方增進理解的良好契機。

張潔:拜登政府執政後,明顯修復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與盟友撕裂的關係,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的鐵桿盟友緊跟美國步伐,在涉華相關議題上的觀點差異明顯縮小,口徑更加統一。這種形勢在香會中也有所體現,對話會整體氛圍的衝突性有所上升。與此同時,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不約而同地與中國舉行雙邊會晤,由此可以看出,與中國保持必要的溝通對話也是這些國家的共識。

郭曉兵:總體來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在香會上與中國的對話交流應當積極看待。與此同時,各國在對華關係和地區局勢方面都有各自的核心關切。

澳大利亞方面。中澳關係已陷入低谷多年,中澳高級別會談全面暫停。這次部長級會晤是澳大利亞新政府上台後中澳高級官員的第一次會晤,被海外媒體解讀為“破冰之舉”。目前來看,與中國經貿關係和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利益是澳大利亞的核心關切。但澳大利亞如何把握好與中美兩國的互動,在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間保持平衡,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日本方面。日本近年來一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表現最為活躍的盟友。此次香會,日本首相率領陣容龐大的代表團出席,提出5點“和平願景”,其中有許多針對中國的佈局。究其根本,日本希望藉追隨美國打壓遏制中國,實現本國軍事力量的恢復,最終成為“正常國家”。

韓國方面。韓國新政府上任後重點加強了韓美安全同盟。這背後既是受到美國方面的壓力,也為滿足本國安全利益、意識形態的訴求。但韓國與中國的經濟利益緊密聯繫,看重中國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韓國政府也在尋求中美之間的微妙平衡。

王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一方面受到美國巨大壓力,必須向美國表示忠誠,與中國保持距離,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隊;另一方面都與中國有切不斷的聯繫,與中國早已形成互利互惠關係。因此,日、韓、澳儘管在安全利益、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與美國捆綁,但仍希望與中國保持務實對話、發展經貿合作。對中國來說,在香會上與這些國家加強對話,加深雙方在戰略意圖方面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對華政策、對地區安全局勢的看法,是十分必要且有建設性的做法。

東盟國家拒絕選邊站隊有哪些考量?

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普拉博沃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印尼主張以“亞洲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分歧,國與國之間應相互尊重對方的國家安全利益。即使存在分歧,各方也應該努力以友好和互利的方式解決,這就是“亞洲方式”。

馬來西亞政府高級部長兼國防部長希沙姆丁在對話會上呼籲,各方應該設立更遠大的國際安全合作目標,應該腳踏實地,真正尋求一個更和平、更穩定的未來。

王勇:東盟不願意在亞太安全事務中選邊站隊,符合東盟的現實利益需求。

從經貿聯繫看,過去幾十年裡,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結成非常緊密的相互依存關係。中國已成為東南亞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東盟從中國發展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

從對外政策看,中國提出的地區安全理念,與東盟國家倡導的“東盟道路”“亞洲方式”內核非常契合,中國與東盟都希望通過推動對話協商,應對安全挑戰。與之相反,美國熱衷拉“小圈子”,搞集團政治,打壓遏制對手,這些做法與東盟國家的立場和訴求並不匹配。

從現實實力看,東盟國家在亞太地區安全局勢中居於中心地位,東盟保持相對中立的立場,有利於同亞太地區主要大國和域外大國發展良好關係。東盟也希望在推動地區安全對話方面起一定主導作用,為緩和亞太地區緊張局勢、減少大國激烈競爭發揮更多建設性作用。

郭曉兵:當前,隨著美國地緣戰略轉向亞太地區,東盟國家更擔心地區局勢變得緊張,甚至發生衝突,影響這些國家和平發展的環境。因此,東盟對美國加劇亞太對抗性的舉措並不配合。與此同時,東盟與中國關係一直穩定且友好,在安全、經貿、文化方面關係密切,有許多共同利益,以往也是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維護了地區的安全穩定。所以,東盟國家希望中美一定程度上能在東南亞地區和平共處。

張潔:過去幾十年來,東盟一直在亞太地區框架中處於中心地位,在當前地區秩序處於激烈博弈的現狀中,東盟依然發揮著重要的溝通橋樑作用。東盟在國際舞台上統一發聲,有助於提高東南亞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東盟堅持大國平衡戰略,拒絕“選邊站”,在大國博弈中充當溝通橋樑和緩沖地帶,正是東盟在亞太舞台上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