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0日世界難民日之際,聯合國難民署發布的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年末,全球被迫逃離家園流離失所者達到8930萬人,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比一年前增長8%,與10年前相比翻了一番多。
報告指出,過去10年全球被迫逃離家園的人數持續增長,國內流離失所人數已連續15年增長,屢次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在當前的8930萬流離失所者當中,2710萬人是難民,超過2/3的難民來自敘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等地。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普·格蘭迪警告說:“除非國際社會立即團結起來,採取行動應對這一人類悲劇,解決衝突並找到持續解決方案,否則這一可怕的趨勢將繼續下去。”
報告強調,原有衝突升級和新衝突的爆發是去年全球流離失所者數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有23個國家發生了中高烈度的國內衝突,這些國家人口總數達8.5億。與此同時,糧食短缺、通貨膨脹、新冠肺炎疫情、氣候危機等給一些國家和地區帶來新的挑戰,加劇全球流離失所問題。
報告指出,儘管2021年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返回家園的人數有所增加,全球流離失所人數增長的速度和數量仍然超過在各方幫助下返回家園、重新被安置或融入當地的人數。多數難民被鄰國接收。據“歐盟動態”網站報導,目前土耳其是全球接收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達380萬人。烏干達、巴基斯坦接收的難民都在150萬人左右。
歐洲移民政策研究所主任漢內·貝倫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全球多地衝突不斷、危機頻發,由此導致的人道主義災難不容忽視。當務之急是採取措施對難民進行妥善安置,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入學等機會。國際社會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地區衝突、糧食危機、貧富差距等挑戰,推動和平和包容性發展,減少難民形成的外部因素,消除大規模難民產生的根源。
(本報布魯塞爾6月20日電)
《 人民日報》( 2022年06月21日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