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貴州省人民醫院專家和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進行遠程醫療會診。
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鏡湖公園內,市民正在舞動彩龍進行晨練。
陳旗海攝(人民視覺)

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

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譜寫新篇章)

本報記者白劍峰

健康,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關係國家民族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問題,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9歲,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框架基本建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健康基石。

1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總量持續增長,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形成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為人民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2021年,全國總診療量達85.3億人次,出院人數2.4億人,醫療服務總量居世界第一。 2021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達103.1萬個,床位957萬張。

築牢公共衛生防線

今年3月,江西鄱陽湖區血吸蟲病傳染源監管平台投入使用。該平台融電子監控、無人機、電子圍欄等多項新技術於一體,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血吸蟲病傳染源監管可視化、定位快速精準化等功能。

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 2021年,江西39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中24個達到血吸蟲病消除標準,6個達到傳播阻斷標準,9個縣維持傳播控制標準,血吸蟲病流行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效保障了群眾健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公共衛生投入,有效控制了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地方病嚴重流行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重大疾病預防控製成效顯著,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沙眼,曾是我國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 2015年5月,我國宣布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根治致盲性沙眼的要求,沙眼不再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瘧疾,曾是我國流行歷史最久遠、影響範圍最廣、危害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202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通過消除瘧疾認證,這是我國繼天花、脊髓灰質炎、絲蟲病、新生兒破傷風之後消除的又一個重大傳染病。

2021年5月13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掛牌。這一機構的設立,旨在形成從中央到基層領導有力、權威高效的疾控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提供保障。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落實常態化防控舉措,及時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一道道公共衛生防線正在築牢,一張張疾病防控網絡不斷織密。我國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 努力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不斷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醫療水平持續提升

今年3月,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專家團隊成功實施超小型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植入術。李先生患有嚴重心髒病,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二尖瓣關閉不全、肺動脈高壓,已經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狀態。在人工心臟的輔助下,李先生生命體徵平穩,手術獲得成功。

這顆人工心臟是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人工心臟植入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心臟衰竭外科治療進入人工心臟時代。

近年來,我國醫療質量呈現出“四升一降”的趨勢: 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提升,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續下降。

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產生了一批達到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的醫療技術。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以微創化、個體化為典型特點的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福祉。

罕見病診治實現了一系列“零的突破”。 2018年,5部門聯合發布《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明確了121個罕見病病種。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324家醫院參加的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基本形成罕見病三級防控體系。截至目前,通過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轉診的患者已超過千例,罕見病患者平均確診時間從4年縮短到4週。

輕觸屏幕,就能和醫生“面對面”;足不出戶,就能在線複診開藥;點擊手機,就能查看檢查化驗結果……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速,遠程醫療服務全面推開,互聯網醫院由2018年的100多家增長到1700多家,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感。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顯示,1995年我國位列第11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深化醫改攻堅克難

福建三明市沙縣區青州鎮的樂先生患有尿毒症,每週一、三、五準時從家裡到沙縣區總醫院做透析治療。

三明醫改啟動後,尿毒症被醫保納入特殊病種,過濾小分子毒素的常規“血透”免費,過濾中分子毒素的“血濾”每次個人只需負擔30元左右。

“過去兩週只能做3次透析,現在按規範每週3次治療,每個月自付不到100元。身體狀況穩定了,平時還能做點兼職補貼家用。”樂先生說。

三明市過去醫療資源總體不充分、城鄉配置不平衡,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 2012年,三明全面啟動醫改,實行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降低虛高藥價,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讓藥品回歸治病功能、讓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

2021年10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印發《關於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從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試點推動重點改革持續深化、加強組織實施3個方面提出了23條措施。許多措施是經過三明醫改實踐證明的、普遍適用的經驗,各地需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各地根據自身情況,不斷積累改革經驗,深化醫改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破解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一輪深化醫改攻堅克難,不斷向縱深推進,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框架基本建立。

居民就醫負擔不斷減輕。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0年的27.65%,為近年來最低水平。

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目前,超過80%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平,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超過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

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重症、呼吸、感染、急診、護理、檢驗等一批重點專科得到加強,公立醫院“家底”更加厚實。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國調集了346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療衛生人員,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闢600多個集中隔離點,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的跨越式提升。

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目前,已經設置10個專業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批复2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項目,“國家有高峰、區域有高原、地市有高地、縣域有中心”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北京市丰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家庭醫生上門服務(新時代新作為)

本報記者申少鐵

“最近身體感覺怎麼樣?我看您和老伴氣色都不錯。現在疫情形勢比較嚴峻,老年人抵抗力弱,打了疫苗更安全,建議您抽空去打。”

北京市丰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師葛彩英再次上門,給68歲的姚文利講解新冠疫苗接種知識。姚文利在幾年前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擔心接種疫苗會出現不良反應,一直沒有接種。

“您現在血壓、血糖等指標都處於平緩期,可以打疫苗。我簽約的93歲老人都打了,沒有出現不良反應。”葛彩英說。

聽了醫生的一番話,姚文利決定去接種。姚文利是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一批簽約家庭醫生的居民。 “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去葛大夫那兒看。老伴患腦梗吃藥,也是去葛大夫那兒拿藥。這十幾年來,都是葛大夫照顧我們!”姚文利說。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轄區7.8萬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有職工159人,下轄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設有全科、中醫康復科、預防保健科、婦科、眼耳鼻喉科等科室。

“我們主要是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突出連續性健康管理,常見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新穎說。目前,中心共有27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每個團隊由1名醫生和1名護士組成,簽約管理約1000名居民。


海南省保亭縣加茂鎮半弓村

村醫用上智慧醫療(新時代新作為)

本報記者曹文軒

早晨6點,黃聖榮夫妻二人檢查好“5G+智慧醫療一體機”,趁著當地村民還沒有出門幹活時,就開始了進村健康隨訪。

老黃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半弓村衛生室的村醫,已經堅守了大半輩子。 “以前背個藥箱,只有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老三樣’,主要工作是打預防針、發糖丸等。”黃聖榮告訴記者。

半弓村有13個自然村,常住人口2480人左右。自從保亭縣啟動醫改後,村醫的主要工作從打針發藥變成健康管理。

只有A4紙大小的“5G+智慧醫療一體機”,是由海南省衛健委統一配備的電子診斷儀器。它能夠快速完成包括血壓、血糖、血脂、動態心電、眼底篩查等13種健康檢測項目,還可以通過5G網絡上傳至縣人民醫院,由縣人民醫院的專家或是省裡的專家實施遠程診斷。

有了這個“幫手”,村醫只需要按時對村里的114名高血壓患者、60名糖尿病患者等人員進行定期查訪、監測和健康篩查。

2020年11月,海南省啟動基於5G物聯網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為全省2500家村衛生室配備了“5G+智慧醫療一體機”,還為19個市縣的縣級醫院、300餘家鄉鎮衛生院和農場醫院配備了支撐5G網絡的掌上超聲、眼底照相機等設備。


讓人人享有健康美好生活(潮頭觀瀾)

白劍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斷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人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健康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當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加快提高醫療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我們要把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續深化醫改,著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大力度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努力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

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針對居民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聚焦重點人群,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優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措施,廣泛開展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行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讓人人享有健康美好生活,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2022年06月20日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