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6月20日電專訪:中國紅十字會首獲亨利·戴維遜獎是對中國紅十字事業發展、進步和貢獻的充分認可——訪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
新華社記者劉曲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以下簡稱“國際聯合會”)19日將代表該聯合會最高榮譽的亨利·戴維遜獎頒發給中國紅十字會等。這是中國紅十字會首次獲得這一殊榮。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1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榮譽不僅屬於中國紅十字會及其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同時也是對中國紅十字事業乃至國家發展、進步和貢獻的充分認可。
亨利·戴維遜獎由國際聯合會於2003年設立,以其創始人亨利·戴維遜的名字命名,每兩年評選一次,用來表彰在“動員人道力量改善易受損人群生活”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國家紅會或個人,在國際人道運動領域具有極大影響力。
中國紅十字會獲評獎委員會全票通過。同時獲獎的還有埃塞俄比亞紅十字會、伊朗紅新月會以及索馬里紅新月會推薦的一名傑出志願者。
陳竺介紹,多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在國內開展災害救援、應急救護、通過“紅十字天使計劃”等開展大病救助、參與無償獻血、造血幹細胞及器官組織捐獻、通過“博愛家園”“博愛送萬家”等項目支持脫貧攻堅,造福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同時積極支持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抗擊新冠疫情行動。
陳竺表示,這一榮譽是對中國紅十字會多年來在國內外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 “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紅十字會不僅為武漢保衛戰取得重大階段性戰略成果和常態化防控作出卓越貢獻,而且向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成員廣泛提供了抗疫設備和物資支持,協調組織中方專家組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國展開抗疫援助。”
陳竺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紅十字會已向全球40多個國家援助了防護用品等抗疫物資,並積極開展線上疫情防控交流,同時還向12個國家提供了160萬劑新冠疫苗。近期,中國紅十字會還將向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500萬劑疫苗。
此外,2017年至2019年,中國紅十字會先後為180餘名患嚴重先天性心髒病的阿富汗兒童和120餘名蒙古國兒童提供來華治療機會,手術治療取得巨大成功。去年以來,為處於困境中的阿富汗人民提供了醫療、食品等急需物資,支持多個國家紅會開展社區發展項目。烏克蘭危機以來,中國紅十字會已向烏克蘭援助三批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包括家庭包、兒童奶粉、食品、棉被、睡袋、防潮墊等。
“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在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大戰略制定和區域合作規劃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國際聯合會明確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貢獻表示感謝。”陳竺說。
採訪中他多次表示,我國整體國力的不斷增強,紅會自身改革創新和公信力建設不斷進步,在國際人道舞台上影響力、話語權的不斷提升,是中國紅十字會榮獲該獎項的堅實基礎。中國紅十字會作為最近兩任國際聯合會副主席國紅會,近年來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援助、人道救助和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為國際人道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贏得了國際紅十字組織以及各國紅會的普遍讚譽與尊重。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體紅會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在重大災害救援救助、抗擊新冠疫情、保護生命健康、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等方面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陳竺說。
談到未來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重點,他表示獲獎將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將不斷改革創新並進一步發展壯大志願者特別是青年志願者隊伍,不僅要更好地為社區服務,也將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武裝衝突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
此外,中國紅十字會還將加強對困弱群體的關懷,在國內做好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聚焦“三救三獻”,實施好急救員培訓和紅十字“救”在身邊等項目,當好困弱群體的守護者,努力為民造福、為國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