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具韌性的東盟—中國經濟夥伴關係(國際論壇)

加強東盟—中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讓雙方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提升雙方在經濟上的相互支持力度,促進彼此經濟持續提升包容性、創新性和競爭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兩年多來,世界經濟受到多重因素衝擊。面對挑戰,世界各國、各地區都不應閉關自守,而應通過加強合作來抓住機遇,努力增強經濟的包容性、可持續性和韌性。東盟與中國加強經濟夥伴關係恰逢其時。

2002年,東盟同中國簽署《東盟—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第二年,雙方正式開啟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自貿區如期建成後,雙方對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也被大幅取消,促進了東盟—中國經濟夥伴關係的快速發展。 2020年,東盟和中國成為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

東盟同中國強有力的雙邊關係離不開雙方建立的一系列經濟合作平台。當前,這些平台涉及的合作範圍仍在不斷拓展,合作程度仍在不斷加深。在2021年舉行的東盟—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峰會上,雙方同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東盟—中國關係的這一新定位內涵豐富,雙方希望在數字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互聯互通等領域加強合作。 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進一步加強了雙方的伙伴關係,使東盟、中國以及其他亞太國家的經濟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

全球經濟格局正快速變化,東盟與中國有必要重新審視併升級雙方的經濟夥伴關係,以充分挖掘新的增長動力,防範全球供應鏈風險。早在疫情發生前,貿易摩擦和自然災害等已經對全球製造業佈局造成影響。目前,俄烏衝突正導致全球食品、能源和礦產品價格上漲,並給全球供應鏈製造更多風險。亞洲開發銀行已經下調對東亞和東盟地區2022年經濟增速的預測。

東盟同中國可採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彼此經濟夥伴關係,幫助整個地區加強供應鍊網絡。首先,東盟和中國應共同推動RCEP框架下更廣泛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建立更緊密、更強大的區域價值鏈體系。 RCEP作為一體化市場,覆蓋人口數量、經濟體量和貿易總額均佔世界總量約1/3。受益於該協定,東盟和中國企業在彼此市場選擇供應商、銷售最終產品時都將享受優惠待遇。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經濟增長和對外部投資的吸引力。 RCEP能否充分釋放潛能,取決於各成員國企業能否真正用好這個一體化大市場。各方應建立強有力的合作和監督機制,支持成員國全面實施該協定,並幫助最不發達成員國加強能力建設。

其次,雙方應升級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確保其在應對數字經濟、環境及氣候問題等帶來的新挑戰時,具備前瞻性、先進性、包容性和韌性。有效應對這些新挑戰,需要雙方在循環產品、氣候變化相關項目、碳交易、數字產品等方面打造新供應鏈。目前,東盟與中國已有意向升級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並將著重對這些新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再次,東盟和中國應解決阻礙雙方加強物理和數字聯繫的基礎設施短板。東盟需要規劃好區域內優先項目,加強《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雙方可利用“一帶一路”合作撬動公共和私營部門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雙方還應積極採用數字貿易技術等技術解決方案,包括加強“單一窗口”合作。

未來,東盟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都將不斷提升。加強東盟—中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讓雙方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有助於形成一個新的區域經濟架構,提升雙方在經濟上的相互支持力度,促進彼此經濟持續提升包容性、創新性和競爭力,打造更具韌性的東盟—中國經濟夥伴關係。

(作者為東盟副秘書長)


《 人民日報》( 2022年05月13日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