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只學習了半個月,但我已經掌握如何操作腹腔鏡了。”來自圭亞那喬治敦醫院的肝膽外科醫生桑迪興奮地對記者說。
近日,中國對圭亞那住院醫師培訓項目正式啟動,桑迪參加了此次培訓。在中國第十七期援圭醫療隊隊員和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的指導下,圭方24名醫師將在為期6個月的培訓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學習病理、麻醉、骨科、婦產、腎病等領域的診療技術。
培訓項目開始前,喬治敦醫院僅有兩名病理診斷醫生,只能處理常規取材、細胞學穿刺等簡單工作,無法獨立進行組織病理診斷,也無法獨立撰寫病理報告,這些工作只能由中方醫療隊隊員完成。第十七期援圭醫療隊病理科副主任謝軍清楚地記得,他去病理科報到的第一天,科室負責醫生南希告訴他,上一期醫療隊醫生離開後,科室的組織病理診斷工作一度中斷,很多臨床醫生焦急地等待報告。抵達圭亞那以後,謝軍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前期積壓的800多例病理切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訓項目開始後,謝軍帶起了徒弟,以盡快緩解醫院病理人才匱乏的難題。
取材規範是準確診斷的前提。謝軍的培訓第一講便是取材的具體要求:如何觀察、測量、判斷,用什麼手法……他專門選取一些典型病例、罕見病例的病理切片以及取材有誤的切片,教授當地醫生如何分辨,不斷豐富他們的診斷經驗。
不少學員反饋說,經過培訓,自己的臨床實操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中方醫生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幫助我們增長了本領”。學員們由衷讚歎:“遇到中國醫生,我們很幸運!”
圭亞那衛生部長安東尼告訴記者,培訓項目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圭方各界的廣泛歡迎與支持,“中方醫生提供的培訓正是圭亞那醫生所急需的,這有助於提升圭亞那的醫療水平”。
《圭亞那紀事報》報導稱,醫療衛生領域合作是圭中友好合作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中方通過派遣援圭醫療隊、開展留學項目等方式,“有效支持圭亞那衛生事業發展”。
培訓過程中,中方醫生和圭亞那學員結下了深厚友誼。 “中方醫生充滿耐心,很細緻地教導我們,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桑迪表示,“我們希望未來有機會前往中國進修學習,繼續提升診療技術,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願望。”
《 人民日報》( 2022年06月10日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