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培之花在非洲綻放

人民網約翰內斯堡21日電(記者鄒松)中國駐桑給巴爾總領館張志晟總領事17日前往奔巴地區,看望派駐當地的第31期中國(江蘇)援桑給巴爾醫療隊,並參加了當地系列醫療活動。

張志晟和桑給巴爾南奔巴省馬蘇德省長全程觀摩了中國—桑給巴爾聯合醫療培訓項目的第七次課程。本次內容為“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培訓內容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由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戴允浪博士的國內線上授課,和援非醫療隊隊員王海鵬醫生現場演示的心臟多普勒超聲操作。培訓形式靈活、內容新穎,參與培訓的本地醫生已能獨立操作心超儀器。張志晟認為,聯合培訓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年周恩來總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的指示。

馬蘇德表示,中國政府一直積極幫助奔巴地區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各種藥品和醫療設備,數十年來為提高當地醫療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醫療隊提供的服務緩解了當地醫生短缺,醫療物資匱乏的現狀,當地政府及民眾對中國援外醫療隊的無私奉獻精神表示敬意。馬蘇德還高度評價了本屆培訓班的教學效果,認為通過培訓後,阿卜杜拉姆才醫院乃至整個奔巴島的住院醫師在臨床診療操作能力上都有了顯著提高。

張志昇指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臨床醫療本身之外,注重教學“傳幫帶”,培養本地醫生掌握和提高臨床技能也是中國援外醫療工作的重點。現場學員紛紛表示,本期培訓班所安排的10次培訓,所有講題均緊密貼近臨床,著重於對當地人民健康威脅較大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規範治療,以及危重病人搶救所需技能,這會令他們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為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去年12月開班伊始,住院醫師培訓班就得到了桑給巴爾政府、中國駐桑給巴爾總領館、中國(江蘇)衛生健康委員會及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關注和支持。培訓充分利用網絡優勢以及國內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依托援外醫療隊母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採用“線上與線下、講座加實操”的方式,促進了中非住院醫生之間深入的交流,提高臨床診療技術水平。援桑醫療隊將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中國醫療隊精神,增進中桑兩國友誼,繼續當好“救死扶傷的實踐者、中坦友誼的傳承者、中國故事的講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