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2/6/7/c61bf9c6-7efb-459e-a589-061bfef3dda1.xml”,width:640,height:360});
夏日的驕陽還未露臉,八步沙林場的清晨已熱鬧了起來。
郭萬剛和同事們細心地檢查植物生長情況,不久前他們剛剛結束了春季植樹和“草方格壓沙”作業。身後的沙地上,一株株榆樹、一簇簇檸條生機盎然。
時間回撥到2019年8月21日。那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八步沙林場考察。
黃河以西,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生態地位突出。而地處河西走廊東端、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八步沙林場,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甘肅古浪縣主要的風沙口。上世紀80年代初,這裡狂沙肆虐,沙魔不斷吞噬農田村莊,“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
為了守護家園,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等6名莊稼漢,在承包沙漠的合同書上按下手印,誓用白髮換綠洲。多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林場三代職工紮根沙漠、治沙造林,守得沙漠變綠洲。
如今,這道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得如何?林場職工生活是否有保障?總書記深深牽掛。
得知總書記要來的消息,郭萬剛和同事們一早就在林場等著、盼著。上午10時40分左右,總書記大步走來,親切地向大家伸出手。郭萬剛迎上去緊緊握住,好久都捨不得鬆開。
“你們幾代人幾十年的堅守很不容易。你們就是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要向你們學習。”走進林場,看到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已是綠意點點,總書記無限感慨。
這樣的貼心話,讓郭萬剛這個堅強的西北漢子差點落淚。治沙種樹幾十年,他放棄了供銷社的“金飯碗”,經歷了在沙地上挖壕溝、用柴草搭窩鋪、拿開水泡饃當飯吃的艱苦歲月,也曾在長期苦悶、寂寞而艱辛的日子裡有過動搖。聽到總書記這番話,他更加信念如磐——“一定要堅守,因為被需要,也因為被理解”。
春秋兩季是當地進行“草方格壓沙”作業的好時節。不遠處,幾位林場職工正在忙碌。總書記走過去,同他們聊起來,“這裡治沙用的植物有哪幾種?”“鄉親們生活怎麼樣?”……大家認真作了回答,還為總書記演示如何壓草方格。
“我來試試。”話音未落,習近平總書記俯身拉起了開溝犁,同他們一起幹起來,不一會兒就在沙地上開出一道兩米多長的直溝。
“一看總書記就是’莊稼好把式’,是種過地的人。”
“我幹農活這點力氣還是有的。”
……
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從林場往回走,習近平總書記對林場職工殷殷囑託:“現在日子好了,還要把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好”“要保重身體才能把沙治好”“把日子過好,治沙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字字句句,暖流般沁入群眾心間,激勵著人們繼續向荒漠深處、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邁進。
“我們看到了,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時,背後書架上擺放著他來林場時同我們在一起的照片。”郭萬剛說,看到這一幕,林場每一個職工的心裡都是暖乎乎的。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執政者奮進的步伐。 4月18日起,新華社開設“近鏡頭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溫暖故事。
更多閱讀,請點擊【專題】近鏡頭·溫暖的瞬間
總策劃:傅華
總監製:張宿堂
策劃:孫承斌陳二厚
監製:趙承劉潔孫志平陳凱星霍小光賴向東樊華常愛玲
統籌:李忠發吳丹黃玥
文字:胡璐崔翰超
攝影:謝環馳
音頻:吳煒玲楊慕茜
視覺:畢曉洋李京
設計:焦旭鋒殷哲倫馬發展
協調:胡若晗王曉曈
推廣:李明趙鵬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